《齐鲁渔业》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研究综述(1997—2019年)

 
来源:齐鲁渔业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1
 

齐鲁民间传统体育承载着齐鲁人民的文化记忆及集体认同,对该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大背景下,对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的相关研究,能在很大程度上弘扬地域性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成果,增强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齐鲁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以此促进齐鲁民间传统文化事业发展,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增强新时代齐鲁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学界涌现出了一批影响较大的学术成果,如邓永明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以烟台螳螂拳为例》[1]、张基振的《文化视野中民间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以潍坊风筝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2]1、杜金利的《山东青州花毽的学校教育传承》[3]1、刘凤虎等的《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4]等。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分析1997—2019年间发表的与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相关的高水平文献,寄望能够宏观上呈现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研究的状况,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一、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相关文献的数据分析

对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相关文献以“齐鲁+民间传统体育”“山东+民间传统体育”“山东+传统体育”“齐鲁+体育非物质文化”“山东+体育非物质文化”和“齐鲁”+“传统体育”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中检索,通过对比和剔除不相关的文献和著作,共筛选出119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研究成果总体上呈现了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的研究状况。

对导出的119篇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相关文献按不同年份进行计量学统计发现:从2006年开始,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开始逐渐增多,总体上看,2006—2012年这七年间,相关研究呈增长趋势,在2012年增长到最高点;从2013年到2019年间,相关研究数量呈波浪形发展趋势。

对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相关文献指标统计发现:现有的119篇文献中,总参考数3821篇、总被引数616篇、均被引数5.18。其中,以邓永明发表于《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以烟台螳螂拳为例》[1]一文被引次数最多,为24次。文献篇均下载数405.06次,其中,张基振的博士论文《文化视野中民间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以潍坊风筝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2]1一文下载最多,为2837次。

对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节点过滤设置频次为3次、年份分析设置为1997—2019年、聚类分析设置为3。呈现的示意图显示: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相关的文献关键词主要围绕“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文化”“武术比赛”“体育科学”“拳种”“山东体育学院”“齐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体育活动”等集聚展开;同时,相关的小类包含了“文圣拳”“孙膑拳”“课程设置”“舞龙舞狮”“体育旅游”等关键词。

就文献的分布情况看:按资源类型分布分析,硕士论文有60篇,占总数的50.4%,期刊文献有46篇,占总数的38.7%,会议和博士论文文献很少。从来源分布上看,该领域的文献核心期刊刊文数量较多的是《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刊登6篇、《体育文化导刊》刊登2篇。就该领域的学者发文数量看,牟艳、马永通等发文较多。分析发现,现有的核心期刊文献较多是从宏观上对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的描述,关注点是基于现代的视角阐释其发展问题,没有将传统体育置身于整个社会生成环境中全面分析和论述。总体来看,当前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相关的高水平文献较少,相关基金资助不多,获得国家级资助的仅占2.5%。

二、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相关论文文献研究概况

(一)关于齐鲁民间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研究

关于齐鲁民间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研究,马永通、杜金利、俞奇的研究较具代表性。马永通以山东省13所高校为调研范围,对这些学校开展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现状进行调研。文献中指出,应在高校增设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种类,加强师资队伍的同时提升实践教学和教学研究能力,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等策略[5]。杜金利对山东青州花毽的学校教育传承进行了相关研究,文中认为,青州花毽是一种绿色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有着独特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和城市文化价值;在社会发展背景中,青州花毽有必要寻找新的传承方式方法;青州花毽自身的诸多特点,以及有群众基础和雄厚的师资等,使得其在学校中开展具有可行性[3]22-24。俞奇认为,传统体育项目八段锦蕴含健身和文化重要因素,对大学生有重要的习练价值,但是,因为师资紧缺,学生学习八段锦的方式主要来自网络;文中最后提出了八段锦的发展策略,即应以人为本并举办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树立传统体育文化自信并传承八段锦、建立社团和区域性师资团队共同传承[6]。

(二)关于齐鲁民间传统体育旅游与产业开发的研究

关于齐鲁民间传统体育旅游与产业开发的研究,孙波、刘凤虎、李继超等的研究较具代表性。孙波认为,当地的自然环境及浓郁的人文社会环境为传统体育开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教育原则、和而不同原则、全民参与共享原则等,并且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传统体育生态圈的打造,实现保存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发展[7]。刘凤虎等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自身特点,初步明确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基本模型,并构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文献中还提出了增强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建议[4]。李继超认为,山东武术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只是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武术文化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针对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了相关建议: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实现二者的融合开发、各管理部门应协同协作、在发挥价值基础上实现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打造地域性特色文化产品、打造山东特色的武术文化产业[8]。

(三)关于齐鲁民间传统体育个案的研究

关于齐鲁民间传统体育个案的研究,宋清、徐磊、车通的研究较具代表性。宋清对潍坊风筝进行了相关研究,文中探讨了潍坊风筝的发展及传承等历史问题。研究指出,潍坊风筝在当地能够蓬勃发展,因为风筝是当地民间重要的娱乐方式,也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活动,风筝这一传统体育事项得到了管理部门的重视。在这项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传承的工艺受到一定阻碍,其工艺在市场化进程中缺少一定创新,市场竞争性不强等。文献最后指出,风筝的传承发展应在其工艺创新中提升生命力,同时应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9]。徐磊对青州花毽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调查了解了青州花毽的历史渊源、花毽和花毽鞋的制作、技术动作体系、特色特点、价值功能,分析了这一具有悠久历史、丰富的技术内容,集健身娱乐功能于一身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濒危情况及导致濒危状况的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献中提出了相关策略方法,如创立品牌、政府协助、协会带动、社区推进、赛事推进等[10]。车通对鲁南黑虎查拳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认为鲁南地区黑虎查拳习练者分布区域较广,习练者性别比例失调,以男性居多。同时,临沂民族武术馆黑虎查拳传承以中青年为主体,在传承过程中缺乏现代化多渠道保护机制。同时,相关传承人相对紧缺,对黑虎查拳的保护和发展策略相对单一。最后文中提出,应建立传承与发展体系,建构多效机制协同发展模式、加强理论研究等[11]。

(四)关于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的研究

关于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的研究,高勇、王艳妮、张基振的研究较具代表性。高勇对齐鲁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模式和策略进行了相关研究,认为齐鲁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军事战争活动、经济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它的主要特征是历史性、传统性、艺术性、教育性。文中提出齐鲁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要贯彻的重要原则,并提出了齐鲁文化发展的四个模式,基于此制定了坚持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坚持科教兴国等发展战略[12]。王艳妮对齐鲁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认为齐鲁文化是独特的地域性传统文化,其发展扎根齐鲁大地,并成为重要的文化角色。外来文化对齐鲁文化的冲击和挑战较具影响,基于此,王艳妮也提出了齐鲁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旨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13]。张基振以潍坊风筝为表述对象,从文化视野中对民间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进行了研究。文中将风筝赋予时代文化气息,风筝成为包含多种文化因子在内的一项民间体育文化事项,潍坊风筝蕴含了休闲、健身和娱乐的文化功能,还实现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2]115-130。

三、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相关著作文献研究概况

兰绍英等编写《山东民间体育(第2辑)》为“齐鲁民俗丛书”之一。文献记录了山东诸多民间体育项目,如民间武术、竞技体育民俗、儿童体育民俗、节日体育民俗等,所涉及的民间体育活动以清末民初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时间段为主。很多民间体育事项记录较为详细,保存了原始风貌,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些资料[14]。

王开文编写的《齐鲁武术》中指出:“齐鲁大地是兵家故里,名将乡邦,不仅尚武崇义之风炽烈,艺精德良,而且高手辈出,遍于四方。”[15]书中简明扼要地叙述了齐鲁武术的历史渊源和兵学传统,评介了山东武术名人的突出事迹,探讨了齐鲁武术与齐鲁文化的共生关系,并着重对山东武术流行的主要拳种进行了阐论与考证。为了重点介绍山东特色拳种,该书有选择地提供了3个拳种4个套路的录像资料,使用立体化的影像来充实文字内容。

张红霞编写《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卷)》的初衷是保护和弘扬当地传统体育文化,对当地的蹴鞠、佛汉拳、孙膑拳、肘捶、花毽、徐家拳、螳螂拳(鸳鸯螳螂拳)、阴阳板、柳林降狮舞、梅花拳、崂山道教武术、临清潭腿、牛郎棍、转秋千会、狮舞(梅花桩舞狮子)、三铺龙拳等齐鲁地方民间民俗、传统体育文化遗产项目,书中从历史渊源、基本内容、展现形式、传承与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分析,能够对齐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总体的呈现,并能让人民领略“刚健自强、崇尚气节、勤谨睿智、经世致用、敢为天下先”的齐鲁传统文化之魅力[16]。

张红霞编写的《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对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变与价值、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整理和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研究。最后,对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具体对策[17]。

宋晓楠编写的《齐鲁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发展战略研究》从传播学视角出发,明确齐鲁传统体育文化与传播的关系,勾勒出齐鲁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图景、特点与规律,并对当前存在的齐鲁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问题给出理论阐释,根据齐鲁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要求拟出符合国情的传播策略。另外,此书在构建齐鲁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框架的过程中注重与时代发展潮流的结合,不断赋予齐鲁传统体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在当下不断发展与完善[18]。

四、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相关研究评述

首先,通过对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的相关文献数据分析,笔者认为现有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总体上看该领域的文献研究呈递减趋势,特别是近年来该领域研究数量呈波浪状不平稳态势。另外,现有文献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因为该领域的文献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数量不多、获得的高级别基金项目资助较少。通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也能够清晰地看到板块研究较少、且板块特征不很明显这一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目前该领域尚未形成团队性、方向性的研究模式,相关的研究要么集中于一个点反复研究,造成现有文献的重复性,要么就是各自分散性研究,造成现有文献内容较为分散。

其次,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相关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于齐鲁民间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研究、关于齐鲁民间传统体育旅游与产业开发的研究、关于齐鲁民间传统体育个案的研究、关于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的研究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该领域研究的状况。但是,笔者认为该领域很少有对齐鲁民间体育事项进行多学科、新视角的深挖与深描,相关研究的创新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再次,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相关的著作研究不多,现有的著作主要从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简介、发展特征、文化遗产、文化传播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简介的研究占多数。作为齐鲁族群创造的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包含了深层的价值内涵,对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的挖掘不应仅仅停留于历史介绍、项目介绍等方面。

总体上看,目前对齐鲁民间传统体育相关的文献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从具体研究视角看,近年来虽有从文化学、社会学角度对民间传统体育反思的文献,但从多学科融合的视角进行综合研究的选题还相对较少;从研究的学科领域看,近年来出现了运用人类学学科理论对民间传统体育分析的文献,但是研究的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开掘。笔者建议,以后涉及该领域的研究选题可侧重运用多学科理论深度解决遇到的问题,实现跨学科、综合性研究。

[1]邓永明,陈璐,尹海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以烟台螳螂拳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6):40-44.

[2]张基振.文化视野中民间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以潍坊风筝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8.

[3]杜金利.山东青州花毽的学校教育传承[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4]刘凤虎,王美娟,张辉.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5):34-39.

[5]马永通.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在山东省高校中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0(3):49-50.

[6]俞奇.八段锦在济南市高校的推广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9:1-2.

[7]孙波.山东省大众生态体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3):21-26.

[8]李继超.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研究:以武术为例[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9:1-2.

[9]宋清.潍坊风筝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4):87-90.

[10]徐磊.青州花毽的保护和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30-37.

[11]车通.鲁南黑虎查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44-48.

[12]高勇.齐鲁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模式和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7:43-44.

[13]王艳妮.齐鲁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古代蹴鞠为例[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5:29-34.

[14]兰绍英,孙芳,张士闪.山东民间体育(第2辑)[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0:1-2.

[15]王开文.齐鲁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1.

[16]张红霞.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卷[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9:1-2.

[17]张红霞.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1-3.

[18]宋晓楠.齐鲁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8:1-2.


文章来源:齐鲁渔业 网址: http://qiluyuye.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4663.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水产和渔业论文_基于优势分析法的东印度洋渔获组成阶段变化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齐鲁渔业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